先说一条新闻:

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(CPSC)于10月18日投票正式通过了
关于禁止儿童用品中含有含量
超过0.1%的特定邻苯二甲酸酯的最新规则
美国对玩具及儿童护理产品实施强制性永久禁令的增塑剂
将由现有的3种增加到8种,
堪称“史上最严”,
也大大超过欧盟等其他国家的现行规定,
新规将在联邦公报正式公布180天后生效。
什么情况?

美国2008年发布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(CPSIA)就已明确
对 DEHP、DBP和BBP三类邻苯增塑剂实施永久禁令,
对DINP、DIDP和DnOP三类邻苯增塑剂实施暂时禁令,
并成立了专门的慢性危害顾问小组(CHAP)
对各类增塑剂的使用情况或化学性质进行调查研究。
2014年7月18日,
CHAP正式发布了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
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替代物的危害分析报告。
根据研究结论,
CHAP报告建议维持对DEHP、DBP、BBP的永久禁令,
增加对DIBP、DPENP、DHEXP和DCHP实施永久禁令,
DINP也被建议由暂时禁令升级为永久禁令,
即采取永久禁令的增塑剂由原先的3种增加到8种。
根据CPSIA规定,
被纳入禁令就意味着该物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.1%,
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。
那我国呢?
目前,我国现行的玩具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GB6675-2014
对增塑剂的要求与欧盟玩具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相同,
即DEHP、DBP、BBP三类增塑剂总和不得超过0.1%,
DNOP、DIDP、DINP三类增塑剂总和不超过0.1%。
相比之下,
此次美国出台的新规堪称全球最严,
预计欧盟也会逐步跟进加严。
并不是因为玩具等儿童用品是我国的重要出口商品
才要如此重视塑化剂
而是塑化剂危害
不容小觑
增塑剂,我们也叫它塑化剂,
是一种塑料制品添加剂,
由于塑化效果好、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。
我们的食物
你的早餐是这样吗?
煎饼果子来一套,
再来根油条豆腐脑,
鸡蛋灌饼小笼包,
一份儿美味早餐,
......
危险已经悄悄来临
(从3分钟的小视频里,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?)
研究发现,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
会迁移、渗透到所包装的食品中,
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。
因此,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,
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。
塑化剂的危害不像急性毒药那样明显,
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。
事实上,塑化剂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。
家用的燃气软管、防滑垫、雨衣、塑料拖鞋、保鲜膜、地板革、手机数据线等等,
无一不闪现着塑化剂的身影。
塑化剂能诱发多种疾病!
1 肝癌如果长期大量摄取塑化剂,有可能导致肝癌。
2 不育研究发现,塑化剂进入男性体内会抑制睾固酮分泌,造成睾丸功能低下,影响生育功能,甚至导致不育。
3 性早熟由于幼儿处于内分泌系统、生殖系统发育期,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,会比对成人的危害更大。
4 损害生殖器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。
5 伤害基因、遗传给下一代据报道,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,伤害人类基因,长期摄入对心血管的危害风险最大,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。而且被毒害之后,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。
远离塑化剂这么做!
1 不用塑料袋装熟食包装熟食、点心等直接食用的食物时,最好不要用塑料袋,尤其是有颜色的,因为这种塑料袋不少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,不能直接装食品。
2 不用塑料袋保鲜果蔬冰箱里的冷藏、冷冻食品应使用保鲜膜,而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。
3 塑料袋不放微波炉加热。普通塑料袋、食品袋、保鲜膜尽量都不要用作微波炉加热,否则其中的塑化剂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挥发出来。要选用标有“微波炉专用”的容器。
4 少涂指甲油。指甲油中含有塑化剂,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,尤其不能拿油条、油饼等食品。
5 包书最好用纸质书皮书籍建议使用相对健康环保的牛皮纸作书皮。
6 少用塑料杯喝水用塑料杯装热水、开水的时候,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。
7 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塑化剂,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,严重的会导致咳嗽、喉痛、晕眩等。
8 不用塑料瓶装油选用玻璃、铁制、陶瓷等器皿,装盛食用油。
9 少用塑料容器长期存放食品选择食品容器时,以不锈钢、玻璃、陶瓷容器等为主。
10 不要选购不明来历的玩具,别一味图便宜,购买来历不明的塑料玩具。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:无味、不掉色、颜色不浑浊。
11 喝茶有助排出塑化剂茶叶中富含茶多酚,多喝茶不仅可以抗氧化,而且可以帮助肝、肾脏排毒,增强塑化剂的排出。
12 多喝水帮助排出塑化剂对于小量的塑化剂,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,通过代谢系统,自行排出体外。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,所以,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,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。
还不放心的话,记得
PHA时刻在你身边
源于自然,回归自然
环保,我们是认真的